长者助手
农情预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服务 >> 农情预警

谈“粉”色变?白粉病应该这样治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发布日期:2018-03-08 分享:

  茄、黄瓜、辣椒、甜瓜、草莓、葡萄、苹果、小麦……从大田到大棚,从菜园到果园,很多种作物上都会发生白粉病。
  一般来说,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也不相同。大多数白粉病病菌只能侵染一种和几种寄主植物,只有少数白粉病病菌能够侵染多种寄主植物。而且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这也导致有些作物上的白粉病很难防治。
  1、农业防治
  ①选抗病品种。
  品种之间对白粉病的忍耐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
  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通风透光较差、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容易诱发白粉病,所以就要尽量避开这样的栽培模式。在作物定植前就要考虑如何尽可能提高光照水平和通风透光条件。
  ③平衡施肥,补充钙、硅肥。
  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在作物的早期和快速生长阶段,尤其是枝叶密度较大的农田中,除了注意土壤平衡施肥以外,叶面补充钙和硅,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2、化学防治
  ①尽早防治。
  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1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抱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防治十分重要。
  病害的发生往往也是伴随作物生长的菌原数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在每一个生长季节的初始就采取措施,把病菌数量始终压制在最低水平,即便是在白粉病易发时期,防治起来也不会太难。等到白粉病已经暴发再找所谓的特效药,是最愚蠢的应对策略。
  ②选择合适药剂。
  福美双、代森锰锌等硫制剂对白粉病病菌有着更好的触杀性保护效果,但对温度比较敏感。
  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还要考虑这些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病害的抗药性,最好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醚菌酯、肟菌酯等在植物器官表面上有气化二次分布特点,非常适合主要分布在表皮内外的白粉病病菌的防控。但这类杀菌剂特别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频次及剂量上不能太随意。
  ③加大喷水量。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本身含水量高,在湿度较高时,极易吸水破裂死亡。所以,低浓度、大水量喷药,将叶面全都喷湿,会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棚室里相对湿度较高,再加大喷水量,可能会引发其它的病害。
  对于有机农业来说,把脱脂牛奶(奶粉或液体奶均可)按1:9的比例兑成水溶液,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7天1遍,连喷2-3遍,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