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农业气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服务 > 农业气象 >> 农业气象

大豆与气候

信息来源:中山气象局发布日期:2015-07-17 分享:

一、生产现状

  大豆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面积不大。民国时期,广东常年种植大豆40-60千公顷,新中国成立后,大豆种植有所扩大,种植面积100-133千公顷,1992年全省种植面积105千公顷,每公顷1320公斤,为历史最高,总产13.86万吨。大豆生产遍布全省各地,种植面积超过7.5千公顷的有河源、惠州、韶关、清远、梅州、肇庆、阳江、茂名等8个市。

  目前我省大豆品种以粤大豆1号和粤大豆2号为主,其它品种很少,大豆以片种式较多,与其它作物间混套作也很普遍。间混套作能充分利用季节、小气候条件和地力,可以互补丰歉,获得增产稳收。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混套作,由于高秆作物的遮荫作用,减弱了光照度,从而影响大豆产量,所以最好错开大豆与高秆作物的关键生育期,同时混作的高秆作物不宜过多、过密。大豆是重要高能量、高营养食品,既可作粮食作物,又可作油料作物。大豆加工后的副食品是良好的精饲料。大豆又是一种能提高地力的重要轮作作物,我省每年需要从北方调进1亿多市斤大豆和大批豆饼,才能满足需要。我省春大豆主要在中部和北部;夏大豆主要在湛江、韶关;冬大豆主要在1月平均气温14℃等温线以南的地区发展。为满足需要我省应大力推广玉米、甘蔗、木薯、番薯、幼龄树和疏林地间种大豆。

二、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大豆是既喜温暖又耐冷凉的作物。热量条件对大豆种植制度有重大影响。大豆出苗适温为15-22℃,低于12℃出苗显著延迟,低于15℃对于叶片生长和分枝形成有较大影响,低于17℃开花大为推迟。鼓粒至成熟适温为19-23℃,气温低于18℃鼓粒不佳,低于15℃灌浆速度明显下降,不能正常成熟。遇到-2到-3℃的低温,幼苗期叶面呈萎缩,鼓粒期和近成熟期则植株受害死亡。

  据试验和统计分析,春大豆生育期100-120天,需要>=15℃积温2100-2800℃;夏大豆生育期100-140天,需要>=15℃积温2800-3800℃;秋大豆生育期90-110天,需要>=15℃积温2000-2500℃,春豆加秋豆连作,需要>=15℃积温4500℃以上,>=15℃持续日数200天以上。

  我省北部山区日平均气温>=15℃积温少于4500℃,10月份平均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14℃的地区,大豆不能连作,也不能秋播,属单季春播或夏播的大豆气候区。本省南部沿海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14℃以上,>=15℃年积温6500℃以上,大豆除春播、夏播、秋播外,还可以冬播,属四季大豆气候区。介于上述之间的其余地区,大豆可以春播、夏播、秋播,也可以连作,称春、夏、秋播双季大豆气候区。

  水分条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需水较多,不耐干旱,大豆发芽要求水分充足,在土壤湿度20-25%时大豆出苗最快,出苗率最高;土壤湿度16%时出苗率低,土壤湿度13%就不能出苗。大豆在鼓粒期和开花结荚期遇上干旱,则减产较严重,分枝期受旱减产也较明显,而幼苗期干旱则受害很轻。这时期水分略少可以以促进根系深扎,便于中耕除草,对大豆生长发育有利。大豆开花、结荚、鼓粒期需要足够的水分,缺水会严重影响春产量。我省春大豆开花结荚至鼓粒成熟期正值前汛期降水高峰,多数春大豆需水关键期的月雨量大于150毫米,满足有余,特别是中部和北部地区,常因降水量多连阴雨日数长而影响春大豆产量。夏大豆需水关键期8-9月份,雨季结束较早的粤北山区常出现秋旱,对夏、秋大豆产量亦有较大的影响。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光周期(昼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对植物发育影响)5-12小时开花最快,开花率最高。光周期超过12小时和不足5小时都将延迟开花和减少开花率。大豆为喜光的阳性植物,植株光饱和点为2-4万勒克斯;植被冠部的叶片则为10万勒克斯,大田宽行种植的大豆叶子在15万勒克斯时仍不饱和。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要求有1076勒克斯的光照度,若将其连续地置于黑暗或微黑暗条件下,大豆就不能开花。遮荫能显著降低大豆产量,当太阳光照减少到正常值50%时,可减少分枝和荚数,减产60%左右。

三、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单产

  大豆是高营养食品,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多。当前由于绿肥种植和有机肥施用减少,土壤地力下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所以要加快发展大豆等豆科与绿肥作物。

  (1)大力发展冬种大豆:我省西南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属热带北缘和南亚热带南部,冬季光温资源丰富,大致从汕头-陆丰-宝安-台山-信宜一线以南地区,大豆可以安全越冬,苗期1月份平均气温14℃以上,3月上、中旬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到开花受精时期平均气温在18-20℃,适宜大豆生长发育,冬季有大量稻田可以扩种冬大豆。扩大冬种大豆可以采取如下轮作制:早稻-晚稻-冬大豆;早稻-晚稻-冬种番薯间大豆;黄麻-晚稻-冬大豆;芋头-秋薯-冬大豆。

  (2)推广夏大豆:大豆是短日、喜温、要求强光的作物,我省夏季高温强光,大豆生育期短,单位时间生长量大。可因地制宜,推广夏大豆。可采取如下轮作制:早稻-夏大豆-秋薯;早稻-夏大豆-晚稻;冬薯-夏大豆-晚稻秋薯;早稻秧-夏大豆-晚稻;春花生-夏大豆-秋薯。

  (3)、扩大春、秋大豆种植面积。可采用如下轮作制:早大豆-晚秧地-晚稻;早大豆-晚稻-小麦;春大豆-单季中稻;春大豆-晚稻秧-秋薯;春大豆-夏薯;中稻-秋大豆(稻底豆);春玉米、番薯-大豆。

  (4)全面推广直立茎杆、葡匐藤蔓作物间作、套种大豆和田基边种大豆。

  广东大豆单产不高,多数年份每公顷仅600-700公斤,低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抗病耐肥的高产良种和粗放栽培,因此,提高大豆单产,必须抓好下列工作:

  (1)培育新良种,提纯复壮地方品种,积极引进外地良种。

  (2)栽培技术主要是选择肥沃沙质壤土,精细整地,适期早播,根瘤菌拌种,合理施肥,排涝旱灌,中耕除草,防止豆芫青等虫害和锈病,枯萎病、霜霉病、纹枯病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