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农业气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服务 > 农业气象 >> 农业气象

蚕桑与气候

信息来源:中山气象局发布日期:2015-11-13 分享:

  广东自然环境优越,蚕桑一年可七、八茬,长江以北地区多两三茬,广东是中国四大蚕区之一。广东的桑树可当年育苗栽植,当年采叶养蚕,桑园单位面积产桑量和产茧量,居全国之冠,也是世界的高产区。

  广东蚕桑生产已有2千多年历史,并创下了"桑基鱼塘"的种养业良性循环的经验。1925年全省桑地面积97.7公顷,年产鲜茧9万吨,生丝6千吨, 占全国生丝总产的三分之一,外销量占全国近半数,至1949年全省桑地面积仅剩 15. 18 公顷蚕茧产量仅5100吨;1985年全省桑地面积比1949年增长4.27倍。 此后广东蚕桑生产仍是上升趋势,但基地转移到粤北和粤西地区。1992年全省桑地面积36.87公顷,蚕茧产量45805吨。其中粤北的韶关、清远,粤西的湛江、茂名、肇庆 5 市桑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90%。

一、蚕桑生产与气候

  1、桑树与气候:

  桑树喜高温多湿环境,春季温度上升到12℃时,桑叶萌发,并开始长出新根,地温在25℃左右,桑树根系吸收作用旺盛, 地温高于40℃,或低于10℃时,桑树便停止生长。桑叶产量的高低与积温的多少成正相关。合成1公斤干物质的桑叶,大体需要消耗300公斤的水。在7-8月份旺盛生长期, 如月雨量低于100毫米,高温干旱往往导致桑树提早止蕊,桑叶提早凋萎黄落。 光照与阴雨对桑叶产量关系密切,据测定,气温在25℃的晴天, 桑叶光合作用同化量比阴天多50%左右,比雨天多70%左右。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氟化物能使桑叶受害,甚至脱落。氟化物由气孔进入叶肉体与水作用形成氟化氢,导致酶的作用和体内代谢功能的混乱,易使桑叶失绿变白,甚至造成蚕中毒死亡。

  2、桑蚕与气候:

  温度能加强或减弱蚕体内各种酶的活动,从而改变蚕的新陈代谢速度,影响蚕的生育。桑蚕正常发育的温度为20-3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育加快,龄期缩短。温度在20以下或30℃以上,均不利于蚕的发育。长时间接触低温或高温将会损害蚕的健康。桑蚕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一般为7℃,其适温随蚕龄增加而降低。一般第一、二龄以26-28℃,第三龄以25-26℃,第四龄以23-25℃,第五龄以 22-25℃为适宜。故应设法改善室内局部温度,以满足各龄期对温度的要求,并使温度分布均匀,以促使蚕的发育齐一。在同龄期内前期温度宜偏高一些,后期又应偏低些 ,才能满足蚕体生理需要。至于蚕体发育到四龄期时,它对低温的抗性最弱,这时温度应适当偏高一些,才有利调节蚕体发育,而到五龄时,蚕体对抗高温能力最差,这时温度又应相对降低一些。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急剧猛升,才能达到蚕茧优质高产。

  蚕室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随蚕龄的大小而不同。第一、二龄为90%左右; 第三龄为85%左右;第四龄为70-80%;第五龄为65-75%。凡相对湿度大于90%或小于50% 的高湿、低湿都不利于家蚕的饲养。一般大蚕期的湿度应比小蚕期偏低一些; 同龄蚕期的后期也应比前期的湿度要求偏低一些,原种蚕种比杂交种、 一代性蚕种比二代性的湿度掌握也宜偏低一些。湿度过低宜补湿,湿度偏大时则宜排湿。 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或桑叶上喷水,也可采用蚕室内增湿等方法。

  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不良气体等对蚕桑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超过0.5%,二氧化碳2%,二氧化硫0.1%以上, 氨气含量在0.5%时,都会影响蚕的生育,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因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蚕室空气新鲜。

  光对蚕的生育有抑制作用,但在低温饲育条件下,光对蚕儿发育反而有促进作用。蚕室应利用散射光,避免太阳光直射蚕体;蚕座应是白天微明(尤其在夏季), 夜间以黑暗自然状态为宜,电光灯不宜过强,一般在50平方米的蚕室采用15瓦灯泡即满足。为了最后达到茧重的要求,小蚕期室内以微明,大蚕期以黑暗状态为佳。

  3、桑蚕与季节气候:

  (1)春季,当出现低温阴雨高湿天气时,可生火加温。 以增温为主,一般在升温后湿度会自然下降。同时在蚕座上多撒些吸湿材料,适当减少每次喂蚕桑叶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蚕室内装置电热自动加温器等。 当出现低温干燥时,除了采取升火补温外,可在室内用水蒸发水分提高空气中湿度, 或挂上湿窗帘、湿布等办法补湿,也可在地上撒一些水,也能达到增湿效果, 有条件的地方可电热补湿器。

  (2)夏季,当出现高温高湿天气时,可经常打开门窗使空气对流调节温度。 在蚕室外面搭凉棚遮阳,既可达到降温要求,又可避免阳光直射。在中午前后可在房顶面喷水降温。饲喂蚕叶采用多次薄饲、勤除沙, 过湿的还可撒些石灰粉或干燥材料。当出现高温干燥天气时,除了门窗保持通风,用竹帘或其它材料的窗帘用水打湿, 蚕室四周地面喷水和采用屋顶喷水等办法降温,饲喂桑叶可增加给桑次数,减少每次给桑量,并增加除沙次数。用叶前在桑叶上喷清净的冷水,还应注意气流交换, 保持蚕室内新鲜空气。

  (3)秋季,在气候转凉,但早晚低温多湿天气时,小蚕期室温保持在27℃左右,早晚关闭门窗,以保持室温。大蚕期主要抓饱食、防闷热。在高温干燥天气时,采用多次薄饲,补给桑叶等办法,并用清水添食。高温多湿天气对养好秋蚕最不利 ,除利用门窗、风扇(不能用电扇直接排风)等设备加强通风换气,要增加桑叶次数,减少给桑量,增加除沙次数,多选用干燥材料,改善蚕室环境。同时还应注意叶质、 加强消毒、防止蚕病的发生。

二、蚕病与气候

  蚕病关系到蚕种、蚕茧的优质高产。蚕体发病除了蚕体本身和其它外因外, 还与气候因素有关,如果温度、湿度、空气对流、光线等条件不良,都会造成蚕体生活失调。蚕体长期处在30℃以上,蚕体内活性下降,生理代谢失控,蚕体就容易发病;蚕体长期处在多湿环境中,由于蚕体体质虚弱,抗病能力削弱,蚕体也易发病;如果蚕室长期过于干燥,蚕体水分不足,造成蒸发加快,体内水分减少,生理机能紊乱, 蚕体就容易发病;此外,在蚕种催青时保温、保湿条件差,达不到正常要求,或者小蚕期处在低温多湿、大蚕期高温多湿的环境,都会使蚕体发病。如果蚕室蔽阴条件差,蚕体长期处在阳光直射下,家蚕也会发病,甚至死亡。

  要针对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做好蚕病预防工作,首先要彻底消灭病源,加强蚕室消毒工作,改善不良环境。对虫害叶、污染叶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喂蚕,发现蚕儿发病征征兆,要及时用药控制。发病后要及时将病蚕和健康蚕分开饲养,对蚕室和蚕具进行消毒,并放在太阳光下消毒杀菌。春季加暖时,温度不宜过高, 多喂新鲜桑叶,蚕室要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控制病源繁殖。夏秋季应稀养,白天喂少量清洁水叶,并注意及时通风换气和降温。对病死蚕体要用药物处理后,远离蚕室深埋土中,或焚烧处理。

三、蚕桑稳产高产的技术

  我省种植和推广的主要桑树品种有:广东桑、纱2109、抗青10号等。其主要特性是丰产、叶质优良,抗青10号还有较强的抗青枯病。纱2109和抗青10号等宜于水田种植;广东桑可在山坡旱地种植。我省的主要蚕种有:两广1号、桂夏2号和芙蓉桑晖等。其主要特性是抗性较强、纱质较优良,这些品种目前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其中两广1号和桂夏2号全年各季均可养植,芙蓉桑晖适宜春、秋两季种植。

  我省气候温暖,一年四季均可种桑养蚕,故亩产值比中、高纬度省份高,但是春季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和夏季高温高湿对养蚕很不利,是提高我省蚕茧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最大的障碍,也是本省蚕茧质量比不上江苏、浙江省份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搞好桑园排灌系统,选择容易排涝去渍的地块种桑。要注意调节蚕室的温、湿度,冬春季宜增温降湿,尤其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更要及时防御;夏季宜降温降湿;遇到过于干燥的天气要适当增大蚕室的空气湿度,以保持蚕体热量和水分平衡,保证蚕儿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