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农函〔2022〕144号
胡波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广东乡村振兴战略中争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中山样本的建议》(提案第131355号)收悉,经综合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提案建议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的理念,对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提出的措施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予以采纳,并在具体工作中推动落实。
一、关于激发党群双方的内生动力的建议
(一)压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责任。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镇村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街创建工作,对涉农镇街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年度评议、互学比鉴、三年小结等,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
(二)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共识。强化村(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拓展以“五主题三作用”为主要内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好《中山支部生活》,依托党员教育基地、镇街党校、“同心园”党群服务中心(站),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心骨”作用。
(三)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实施村(社区)“两委”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五年制培训,强化对村(社区)换届后“三个一肩挑”后人员监督管理,推动科学履职水平。招聘一批党建指导员到村(社区)工作,印发《关于选拔村(社区)“两委”班子年轻干部的通知》,指导镇街培养和储备一批年轻干部作为“两委”干部和书记后备人选。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社区)选派38名驻村第一书记。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首次招募50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镇街基层岗位工作,实施村“两委”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五年制培训,举办镇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班,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
(四)加强乡村技能人才建设。制定乡村工匠“花卉种植”和“广式腊味”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大力培育乡村工匠适用性人才。设立“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围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及农村电商、农村创新创业等重点工作,打造乡村人才培训阵地。2021年,开展“粤菜师傅”培训3331人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9.5万人次、“南粤家政”培训12889人次。
二、关于将集体所有制与股份化运行有效结合的建议
(一)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推行以股权固化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将集体资产和农民承包土地作价入股、统筹经营,并以股份形式量化到人、按股分红,有效明晰集体资产权属关系,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资产收益权。目前,全市有230个村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2021年全市农民从集体分配收入33.32亿元,农民人均从集体分配2902元。
(二)推动农村承包地有序流转。通过“反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率超95%,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如横栏镇创建花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土地反承包,集约化经营”模式,将组级的土地流转到村一级,逐步打造出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形成约25亿元的年销售规模。
(三)大力推动乡村民宿经济。依托镇街、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推动多方参与的乡村民宿发展,出台《中山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农户、村集体、企业和具有专业化经营能力的民间组织,采用自主经营、租赁、联营等方式,参与民宿经营管理。如三乡镇雍陌村由“国资、镇、村”组成合资公司,探索国资企业投资经营、政府规范引导、村集体返租村民房屋的合作经营模式,加大村民闲置房产活化利用,开发打造民宿、餐饮店、艺术工作室等,既壮大村集体经济,又促进农民增收,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四)推动有条件的村实现村一级核算。稳步推行村、组两级核算逐步向村一级核算过渡,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通过赎买、托管、代管等方式强化对组级资源的统筹管理和运营,目前全市有122个村(居)真正实行村级统一核算,有49个村统筹了组级资源进行发展,优化集体资产结构,促进资源规模集聚,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如阜沙镇牛角村统筹整合10个组级经济社分散的土地资源,引进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建成千亩现代水产养殖园,每年集体增收近100万元。
(五)探索集体多元化作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合作带动”“BOT”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带动村民共同增收。如古镇花木城园林有限公司以合作帮扶的形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协会+农户”的综合发展运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增强农户“自我造血功能”。又如东区探索引入外部资本“BOT”合作开发模式,辖内沙岗经联社整合闲置低效的18亩建设用地资源,通过出租土地与民营企业合作建设现代市场商业综合体,年租金收入达200万元,20年后产权无偿归村集体所有,实现村集体物业的转型升级。
三、关于对创新路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改变传统农业农村发展思维,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切入点,发挥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以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联合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岭南农业、古镇村落、田园特色,拓展园区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亲子研学等功能,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全市休闲农业占地近3万亩,亩产值较传统农业提高30%以上,年接待游客超430万人次,经营收入近2亿元。
(一)以精品路线推动乡村旅游。以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为载体,充分利用美丽乡村中绿水青山、主导产业、特色美食、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带或集聚区,全市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类)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打造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认定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7个、示范点17个。如南朗镇左步村,通过田园风貌、古镇村落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获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网红”村,使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得到提升,与2015年相比,村集体收入由200多万元增长到456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万元。
(二)以乡村品牌打造产业综合体。结合地域民俗和文化特色,依托当地特色种养业基础,塑造本地特色品牌,打造体现三产融合、文化与民俗风情、和谐发展模式的规模化乡村产业综合体。其中,神湾镇以“神湾菠萝”品牌为基础,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推广农场体验采摘休闲游,将登山、亲水、品鲜等文旅体验活动串联成线,结合菠萝美食文化,打造集科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综合体,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增添乡村振兴成色。全面推进乡村历史文化资源重点保护与提升,将6个历史村落所属的行政村列为我市2021年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对象,投入近1亿元用于历史村落的保护与环境提升。出台《中山市历史文化村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指导意见》,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传统村落、重点历史村落等42个村(居)为重点区域,加快开展重点历史村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试点提升项目。
四、关于赋予村合作组织做好联结协调职能的建议
(一)整合优质资源建立联结机制。市供销社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通过产权多元化、配置市场化、资源整合化、经营多样化,积极与有关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供销社遍布全市的供销网络资源与企业的优质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促使各类优质资源直接下沉到田间地头,服务“三农”,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如市供销社、农业农村局、金融局、银保监分局、人行中山中支与我市6家金融机构共同签订“中山供销系统乡村振兴金融助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政府农业产业政策、财政投入为扶持,以银行贷款、涉农保险为保障,推进金融惠农项目向农民生产一线延伸,总意向授信额度30亿元。
(二)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市供销社系统等公立机构单位为主,建立完备的助农服务体系,满足农户的农业生产服务需求。全市23个涉农镇街均设立农业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和综合服务;市供销社系统建成5个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以及12个镇级助农服务中心,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21家,服务土地面积3.6万亩、服务农户2万户、培训农民4千人次。同时,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逐步建立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针对我市水产养殖面积较大,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接种疫苗、捕捞、清塘底等服务,服务面积2万亩,服务农户1065户。
(三)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通过“产业引入、服务输出”的方式,整合农业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专业大户的优势,通过联合发展,将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效融合,推进生产经营主体间的合作与互补,培育一批服务“三农”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实现了“1+1+1>3”的效果。 如中山市沙溪供销社水稻产业化联合体,主动承接沙溪镇政府的“长者安康”工程大米配送任务,通过与实力和口碑良好的供应商中山市穗浩园米业有限公司合作,严格把关食品质量,确保老年人吃得安全、健康、放心。2021年以来,已累计完成大米配送13.6万人次,累计销售金额523.9万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得到了社会赞扬和群众认可。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到8个,涵盖龙头企业13个、农民合作社9个、专业大户11个,涉及粮油、蔬菜、水产、农机等多个产业,种植面积超1500亩,精养水面近1000亩。
五、关于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建议
(一)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多方联动,做好村企结对帮扶协调服务工作,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帮助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弱势群体。如市工商联积极鼓励商会、企业通过村企结对、村企共建、连片包镇等形式,积极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开发、消费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又如坦洲镇的华创农业在招聘时实现了岗位倾斜,把90%的就业岗位留给了距离生产基地较近的裕洲村及新合村村民,把农业产业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
(二)建立健全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管理的通知》,加强对集体分配的指导,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公收益分配事项,严禁过度分配、举债分配、亏空分配、突击分配,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资金用途等方式推动集体公积公益金和土地补偿款提留的落实。2020年以来,全市村、组集体累计提留超13亿元,提留专项用于增加集体积累、生产经营发展、改善公共服务和提升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专项工作,逐步改变农民分光吃光的思想。
(三)探索完善集体内部股权管理机制。选取三乡塘敢村等6个村作为试点,在我市农村股份合作制“股权到人”的基础上,探索推行“股权到户”的管理模式,设立“股权户”,建立集体成员增减动态管理机制,将原配置到人的股权整合到“股权户”内,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创新股权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集体成员与股权(收益分配权)配置的关系,新增登记确认的集体成员2434人,同步办理股权继承64人,探索解决新增人口享受股权分配的新路径。
下阶段,我市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行“共同体”建设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党群共建、产权共有、产业共融、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乡村振兴运作模式,着力在“大融合”“大手笔”“大治理”上下功夫,实施好整体规划,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真正做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进一步释放“人”的活力、激活“地”的潜力、激发“产”的动力、打造“乡”的魅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子慰,8822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