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农函〔2022〕149号
林国胜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第131417号)收悉,经综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和体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此建议符合中山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促进我市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落实。
一、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一)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品牌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推动我市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融合发展,以特色品牌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目前全市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分别是: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中山五桂山沉香;“粤字号”农业品牌44个;神湾菠萝、神湾禾虫、东升脆肉鲩等3个产品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三品一标”农产品102个;绿色食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93个;此外,“中山东升脆肉鲩”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受理,“中山杏仁饼”“小榄荼薇酒”“石岐乳鸽”“沙栏鸡”四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在培育申报中。
(二)做好特色品牌营销宣传
一是举办花木产业大会。横栏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山(横栏)花木博览会。2020年升格为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成功落户横栏,创下参展企业数量和交易额两个“历年之最”,现场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推动该项活动从单一的绿化苗木展销会,上升为集产业对接、科技兴农、休闲文旅于一体的“国字号”品牌盛会。2021年大会集聚泛南方九省花卉协会力量,建成3.7公里西江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作为大会永久会址,中国花卉协会在会上与中山市政府签订推动中山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大会获得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打响了中山花木品牌,4天展期内带动花木交易额超15亿元。2022年,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办会质量,同步举办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和国际盆景展,进一步擦亮花木之乡的金字招牌,提高中山花木产业效益。
二是举办农产品美食文化活动。以我市优势水产品牌“三角生鱼”和“东升脆肉鲩”为主题,开展三角生鱼美食文化嘉年华、脆肉鲩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宣传推广生鱼和脆肉鲩等水产,打造中山特色的地域品牌、区域品牌。此外,还组织企业、协会参加各地农博会、食材展等会展活动,全方位展示我市农产品品牌特色,提升影响力。
三是开展品牌推广系列措施。当前,我市正在制定《中山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3”建设推广方案》,以打造石岐鸽、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三角镇生鱼、神湾菠萝5大区域公用品牌为目标,以“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部署为基础,以“三个升级、三品融合、三步拓展”为品牌发展路径,完善品牌建设流程、标准体系、管理办法等,实现区域公用品牌打响知名度、企业品牌成为信誉保障、产品品牌抢占市场的“新三品”融合发展可持续机制。
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平台
(一)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我市将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根据我市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特色,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一是编制印发《2021-2023年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我市接下来将以一个核心园、多个优势区、多个精品区的模式开展产业园建设,以在建的省级产业园为核心,发展一批标准化、品牌化、高科技的跨镇优势产业园,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特的精品农业产业园,构建梯次发展格局。
二是持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我市共创建横栏花木、小榄东升脆肉鲩、黄圃腊味、三角生鱼等四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其中,小榄镇东升脆肉鲩产业园年综合产值提升10%,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720元,比产业园建设前增长19.9%;横栏镇花木产业园综合产值提升超30%,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131元,比产业园建设前增长55.5%。三角生鱼、黄圃腊味两个产业园,于2021年底成功创建,今年开展实施建设,并将继续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等方面提供助力。
三是推进市级产业园创建。2022年,我市拟创建三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乡石岐鸽产业园、神湾菠萝产业园和坦洲水产产业园,目标在特色农产品已有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补足农产品加工流通短板,将石岐鸽、神湾菠萝、坦洲水产等农产品品牌做精做特、做大做强。
(二)创建区域性产业集群
一是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强镇。2021年,我市完成建设黄圃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目前黄圃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加工专业基地,腊味厂企及配套产品企业有200余家,年产腊味20多万吨,年产值达36亿元,腊味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产品销售占国内市场的50%,占全省市场的60%,是全国名副其实的“腊味名镇”。
二是优势特色产业资源加快集聚。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8个,专业村29个。
三、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一)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
我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产业的关键环节来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持续提质增量。我市在积极培育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称号,进一步培优培强,有力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市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再上一新台阶。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3家,其中省级18家、国家级2家。2021年,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43.4亿元,其中涉农营业总收入107.3亿元。
二是发挥带动效应。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延伸利益联结链条,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以点带面、集群成链,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积极参与的融合格局,发展多种“企业+”模式,在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15万户,带动农户增收总额33.29亿元,户均年增收3.64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7万个,其中农民从业人数7655人,有效促进农村农民富裕富足。
(二)谋划组建中山市农业龙头企业联盟
当前我市拥有的7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类型涵盖畜禽、饲料兽药、蔬菜、水产品、肉类、花木、粮油等种养、流通及加工等领域,已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推动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市计划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联盟,通过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提升产品品质、促进合作发展为目标,以共推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市场拓展为重点,促进我市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各企业自身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提升我市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提升
(一)科技赋能农业驱动创新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支持农业领域科研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水平,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一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21年共评选16人为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广“院地合作”经验模式,以市政府名义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共建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
二是在中山市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中,设置“乡村振兴研究”专题,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监控系统及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技术,花卉长势智能监测与温光水气精准管控,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农田修复与治理关键技术,农村无害化卫生处理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技术,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物流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2021年,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中共有11个农业领域的项目获得立项。
三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我市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专业学院建设,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在古镇镇“国家火炬计划照明器材生产基地”成立“古镇灯饰学院”,在南区“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成立“南区电梯学院”,在沙溪振“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成立“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在小榄镇商贸物流园区成立“小榄学院”,在大涌镇“中国红木产业之都”成立“红木家居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是地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园区大学”,良好的外部产业环境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院依托园区产业优势,有效整合政府、行业和企业资源,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走“院园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推动农企数字化发展
我市稳步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农产品加工设施装备改造提升,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信息资源,建设原料与制品可溯互通、加工全程智能化控制、产品质量自动监测、生产过程可视化监管的现代数字化企业,开展水肥一体化、温室环境监测、农业生产视频、气象和养殖水质等的智能化管理。
二是逐步探索建设农业物联网,支持畜禽养殖企业建立包括前端监控、监控中心、风机、湿帘等的物联网系统,实现在畜牧业生产的远程监测、自动控制,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其中,小榄镇通过建立“三个一”智慧渔业平台,支持水产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规范养殖信息的采集、录入、分析工作,以智能控制中心、实时监控软件系统、养殖生产模型为依托,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提供精准的养殖数据信息,进行养殖智能化控制,减少投入,降低成本,以养殖数字化管理实现水产养殖优质、高产、高效。
(三)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我市依托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初加工能力,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开展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强新品种、新产品研发,满足消费者健康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多元化产品。目前,我市企业生产的腊味产品已从单一的腊肠品种发展到广式腊肠、腊肉、腊板鸭、腊鱼、腊乳鸽等五大类七十多种产品和西式香肠、三文治火腿、速冻肉丸、烟熏培根等五十多种低温肉制品;水产产品从鱼罐头、风干制品、冷冻产品等类别,逐步发展出鱼柳、鱼片、鱼骨汤膏、鱼骨豆腐等多类型加工产品,形成传统产品、休闲小食、速冻食品等产品矩阵,逐步构建起多品类齐驱的现代食品加工体系。
二是引进新设备,提高生产力。鼓励支持各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现有加工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引进智能化加工生产线,从速冻、冷藏、保鲜入手,配备相应的包装、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保证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确保品质的稳定。
(四)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鼓励协助企业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实现中山优质农产品的“全国卖”。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水产、禽畜、稻米加工、水果、蔬菜、腊味、蛋类和饲料等优质产品,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支持本市商贸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建设鲜活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发展线上订单,线下实体店配送业务。如泰上王、得福、美味鲜、咀香园等食品生产企业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设网店,组建电商运营团队或委托第三方营运,依托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目前,我市交易平台以拼多多、天猫、淘宝等为主,商品类型主要为休闲食品、调味品、滋补食品、茶叶等。据第三方数据监测,2021年我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10亿元,同比增长4.8%。
二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开发文创产品。我市推动打造城市文旅礼品品牌“礼遇中山”,致力于寻找质量佳、口碑好的中山特产好物,通过创意设计,推出代表中山城市形象的文化创意特产礼品。“礼遇中山”产品形态丰富多元,形成中山城市符号系列、品牌联名系列、自然风物系列、中山优品系列等产品格局,与黄圃青梅酒、五桂山咸蜜、五桂山沉香、郑猛记石岐乳鸽等知名品牌联名推出特别定制产品及定制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引入,以产品为内核,以设计为特色,辅导开发优质农产品,推出一批体现文化内涵、具有地方特色、契合现代审美的文化旅游商品。
五、加强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建设
(一)培养农业农村人才
一是完善农村农业人才职称评价机制。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进“乡村工匠”人才工程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联合农业农村局出台《中山市乡村工匠职称评价改革试行实施方案》,新设立了乡村工匠专业评审委员会,至此职称评审专业基本已覆盖我市主要传统及新型产业。同时,按照《中山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建设,全力落实农业农村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推出乡村工匠职称评价体系,结合我市农村产业特点,选取横栏镇花卉种植和黄圃镇广式腊味特色产业作改革试点,创新评价条件,组建生产应用和经营管理两个中级评审委员会,开展免费公益评审,让活跃在乡村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型人才脱颖而出,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年内共134人参加乡村工匠职称评审,通过率约88%。
二是培养一批高质量农村农业创业人员。我市于2020年起开展了7期“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共培训学员317人。此次培训班的培训对象是在本地区开展农村电商相关业务的小微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和股东,在农村电商工作中具有引领作用,形成一定示范带动效应。今后将继续开展“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积极面向广大农村电商创业人员、工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农产品品牌电商化运营模式、农村电商品牌组织结构、国内主流电商平台注册开通、农产品电商化营销策划、农产品网店运营技巧等互联网新型营销知识。通过培训为乡村经济发展不断培养和输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精准对接人才创业服务需求。为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效能,我市发挥“三项工程”统筹作用,精准推送培训项目和课程,为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创业培训,相关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2021年开展创业培训补贴10个班次、220人次。2022年我市将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工作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方向,支持和引导技工院校开设相关涉农专业,创新乡村技能人才培训新模式,加大对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技能人才发展支撑。
(二)优化创业就业环境
一是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平台。我市于2021年开展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认定工作,制定《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认定指引》。截至2021年底,我市完成了60家农村电商基地示范站的认定工作,为农村农业创业环境提供了优质的创业平台。后续,将对首批已认定为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的单位规范基础配置、设施设备、标识标志、服务功能、业务运行等,切实发挥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的终端服务作用。同时,将继续开展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认定工作,为推进我省农村电商发展,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全链条,激发释放农村电商在扶持创业、吸纳就业、脱贫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21年8月,我市研究制定了《中山市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申请办理指导清单(2021年修订版)》,明确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可享受一次性基层就业补贴,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可享受小微企业社会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鼓励乡村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扎实推进创业就业载体建设。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心工作,以“服务社会、服务乡村”为理念,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平台载体建设。2021年,我市全国率先建成14个“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通过送课下乡、送教上门提升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走深走实为群众办实事成效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肯定报道。
四是加快中山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市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文件精神,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创业方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配合人社部门,加强中山市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服务,从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引导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组建创业实体到基地创业并带动就业,对入驻企业提供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有核心技术的团队入驻基地,提高孵化效果和社会贡献。高校积极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教师培训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构建起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科技研究、就业指导等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为中山创新创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师资队伍。
六、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设立产业园建设补助资金。出台《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并针对省级产业园累计投入市级专项资金9000万元,启动建设项目48个,完成项目28个,撬动镇街统筹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累计超过1.87亿元。产业园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打造种养示范基地、提升科技能力、促进农业数字化、举办品牌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二是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2022年4月,我市印发《中山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乡村产业的主体培育、能力提升、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科技助农、种业保护等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扶持,旨在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示范效应,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优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业高质高效。
(二)完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印发《关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从促进乡村就业创业、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聚集乡村人才、技能和就业扶贫等方面出台18项具体举措,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省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机制;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强乡村技能人才培养,支持我市技工院校开设服务乡村类专业和课程,强化涉农专业建设等。
二是安排人才项目专项资金。2022年市财政安排各项人才项目专项资金共2.1亿元,全力做好人才经费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引才补贴、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补贴、博士后培养等各项工作,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助推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扶持职业技能提升项目。2019年起,我市不断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项目支持力度,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4.38亿元,积极向省争取专项资金6000万元,共计4.98亿元用于我市企业职工适岗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参保企业吸纳困难就业人员培训补贴以及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补贴等项目,有力提升培训规模及培训成效。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0日
(联系人:何思雨,电话:8838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