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长者专区
长者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爱版 > 通知公告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38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4-07-15
分享到:

中农农函〔2024〕131号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第133038号)收悉,经综合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国资委、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此提案全面分析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符合中山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具体工作中落实。

  一、关于“规划引领、全域统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建议

  我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规划引领,强化空间联动统筹,依托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一)强化规划引领和支撑作用。我市按照上级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2023年,全省第一批完成《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报批工作。按照《广东省村庄规划全面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各镇街村庄建设需求,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至目前,有13个村庄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实施;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保障村民住宅、公益公建设施和项目落地需求;同时,为村庄各项建设活动提供法定依据。

  (二)加快推进“深中”一体化。一是加强合作对接交流。已与深圳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3月中旬,市工信局主要领导带队赴深圳,与深圳市工信局召开深中产业一体化工作对接会,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携手加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基础建设、供应链上下游等方面合作。二是协同产业集群布局。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发展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与深圳“20+8”产业政策作了衔接,立足“深圳所需”,发挥“中山所能”,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三是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大力引进深圳“数字+”“设计+”资源,加快赋能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华为、腾讯等多家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平台,20家深圳企业入选中山数字化智能化供给生态资源池。总投资10亿元的深圳浪尖集团湾区设计产业港落户翠亨新区动工建设,将打造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工业设计产业生态集聚区。四是推动项目加快落地。2020年以来,已推动51个深圳重点企业项目在中山落地动工建设,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光电光学、智能家居、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447亿元。其中,2023年落地14个深圳项目,总投资额131亿元。2024年计划新动工深圳重点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54.8亿元。五是积极推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高规格成立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规划、营商环境、产业协同、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一体化专责小组,各专责小组积极推进本领域工作,研究制定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落实文件,稳步推进建议所提及的规划协同、产业联动、交通互联、文化联动等相关工作。

  (三)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是打造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在我市选取民众万亩农业科技产业、横石岛都市农业、中山花木、中山乡村文旅、小榄脆肉鲩、三角生鱼、南朗沿海特色产业、中山美食预制菜、坦洲特色水产及神湾菠萝等全市特色农业产业资源,高标准规划打造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印发《中山市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编制“1+10”个规划方案(1个总体规划、10个平台具体规划),推动建成一批高标准规模化原料生产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将产业平台打造成为聚集度高、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区。二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年来,不断推动打造区域性农业产业集群,做优做强横栏花木、小榄镇东升脆肉鲩、黄圃腊味、三角生鱼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并创建省级园,支持神湾菠萝、三乡石岐鸽、坦洲水产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2023年,在已创建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持续挖掘传统特色产业优势,新创建古镇盆景苗木市级产业园;聚焦全市预制菜产业,以特色水产、腊味、石岐鸽等中山岭南特色食品为重点,成功创建中山美食预制菜省级产业园。截至目前,全市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超6.7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1.1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超5亿元,启动建设项目98个,已完成81个,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向园区聚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乡村经济不断提档升级。三是加强农业产业品牌建设。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实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推动我市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融合发展,大力培育“粤字号”、“菜篮子”品牌和基地,形成中山农业企业和品牌高质量发展梯队,目前全市共有“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农业品牌3个(中山脆肉鲩、三角生鱼、神湾菠萝)、“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品牌40个、示范基地2个。今年,我市拟打造“中山香农”区域品牌,通过对标香港食物规例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标准要求,实行标识管理、标准管理、品质管理理念,持续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目前,正结合中山实际,把乡村作为重要普查阵地,对全市各镇街文化和旅游资源按照8个主类、23个亚类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在应普尽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评估和审核,形成中山市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编制优良等级资源目录,建立中山市旅游资源数据库。二是指导推动农文旅项目发展,创建文旅品牌。对条件具备的特色乡村、农文旅项目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已成功推动左步、桂南、曹边等文旅特色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予以扶持资金奖补,对引导乡村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精品化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我市积极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联合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岭南农业、古镇村落、田园特色,拓展园区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亲子研学、康养旅游等功能,推动乡村休闲产业精品化发展。2023年,我市乡村休闲产业占地面积近2万亩,年接待游客达527.7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2亿元。累计认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8个、示范点19个,省乡村民宿示范镇1个,省级农业公园3个、市级农业公园9个,打造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

  (五)推进绿美中山建设。一是落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我市林分优化年度任务8600亩,截至目前,全市各有林镇街及有关部门林分优化项目均已完成招标并进场施工,面积共9338亩;全市完成备耕面积7473亩,其中已完成种植面积2579亩。新造林抚育年度任务1.48万亩,已完成1240亩;森林抚育年度任务4700亩,已完成900亩。二是大力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市委组织统筹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中山市2024年镇村绿化实施方案》,摸排出绿化面积111公顷、绿化长度314公里,计划种植绿化苗木8.8万株。市农业农村局落实全市村庄绿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镇街已完成2024年镇村绿化种植30万株,其中米径4公分以上乔木数量10.2万株。三是大力推进道路沿线绿化美化提升。市绿委办牵头推进中开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提升城市重要窗口绿化水平;市城管执法局积极推动中山路、博爱路、起湾道、港口大道、长江路等5条城市主干道绿化美化,以点带面推动道路绿化水平提升;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推进广珠西线中山西、南出入口绿化环境提升工作,目前中山南出入口绿化环境提升项目已完工,西出入口提升项目计划将于6月完工。

  二、关于“加强乡村土地供应政策利用,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建议

  (一)强化用地要素保障。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2023年市自然资源局出台了《中山市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指引》,积极谋划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立足乡村产业项目点状供地需求,根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求,针对乡村振兴产业的业态特点,对点状供地项目的规划、用地报批、供地、供后监管等内容进行细化、明确,落实了用地规模、规划布局调整、用地用林指标等保障路径,实现点状布局、点状开发,为点状供地政策和项目落地提供了指引和保障支撑。市自然资源局按照省市指标共保的相关要求,全力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对于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积极引导镇街争取以省指标保障,缩减指标审核流程,取得市农业农村局支持性认定意见后,具备用地报批条件即可实施指标预扣;此外,每年安排不低于10%市计划指标对一般类型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予以应保尽保。

  (二)抓住用地利好政策。为充分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我市制定出台《中山市意向供地农业产业项目准入指导意见》,针对农业产业项目调整项目准入标准,优化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等经济指标,充分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土地空间、承载空间,为解决农业企业在项目准入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提供支持。指导意见印发以来,我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发挥政策作用,通过参照执行指导意见,全市共新增4个农产品深加工意向供地项目,经市政府准入评审同意,规划开展预制菜生产、肉类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将有力推动黄圃腊味、中山美食预制菜等省级产业园规划项目落实落地,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一是依托“一体化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清产核资。将集体资产和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全部纳入一体化平台管理,加强对承包合同的监测预警,实现可查可控可管。目前,已在全市23个镇街100%上线“一体化平台”。二是积极探索统租统管模式,推动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指导镇村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开展统租统管工作,盘活闲置农用地资源,实现“小田并大田”的集约发展经营模式。坦洲镇通过成立坦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保障重点招商项目用地供给,持续培育农业品牌,并通过建立调处、化解、整改历史预征地问题督办台账,落实分类施策,厘清历史预征地遗留问题,助推历史预征地收回管理。

  三、关于“拓展投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注入源头活水”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策合力。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24年市财政安排4622万元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壮大水产、花木、腊味等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乡村新业态。2024年1-5月份我市已获得2批次乡村振兴专项债1.15亿元,拟分配用于开展农文旅产业培育、乡村建设等相关项目。二是设立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印发《中山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中山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共分主体培育、能力提升、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等七大专题,对在我市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政策性扶持。根据资金管理办法,2023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示范认定奖励及贷款贴息工作,共下拨506.5万元,对6家农民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资金扶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发展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开拓多元投融资渠道。一是探索强村公司运营模式。推动镇街、村(社区)积极探索强村公司新型乡村运营模式,以独资、联建、参股等方式开展资产运营、社会服务、生产销售、工程承揽等业务,探索进行资本投资,把农村的“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三乡镇雍陌村首创“市属国资+镇村集体资产”的合作模式,成立了中山市雍汇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通过“市场+村”共同整合开发利用农村资产,以旧改方式盘活农村闲置物业等资产,培育引进轻餐饮、民宿等新经济、新业态,创造更多务工机会,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农民收益。二是加大乡村振兴招商力度。近年来,市投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及各镇街重点在智慧农业、精深加工、现代种业、食品装备、乡村文旅等领域引进大型企业到我市投资。今年以来,合计在谈现代农业项目5个(含设施种植业、预制菜产业),涉及总投资约35亿元。

  (三)推进“村企共建共利共享”。一是探索合作模式促进乡村经济增收。鼓励市属国有企业结合村(社区)发展实际和现状,通过村集体与国有企业优势互补,努力寻求合作支撑点,在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多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如探索村集体以自愿入股合作等方式,建立“国有企业+村集体+经联社”模式形成产业合作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壮大增收。二是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带动村(社区)产业发展。释放国资国企资源优势,积极协助引入社会企业到乡村投资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领域,协助村(社区)对接招引科技含量足、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项目。三是用好用足金融工具引入资金“活水”。利用市属国有企业平台优势,加强与金融机构在“百千万工程”领域合作,找准乡村产业与国有企业产业的结合点,培优建强国有企业主业产业链,为乡村“补链”“强链”,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以投促引、以投促产”功能,放大共赢公约数。

  四、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助力赋能”建议

  (一)搭建官方新媒体平台。一是打造“中山乡村地图带你行”平台。2024年,中山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山日报社联合推出“中山乡村地图带你行”平台,该平台旨在展示中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成果,践行强镇兴村“13388”行动方案,呈现乡村振兴新面貌新风采,形成“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该平台目前已经梳理15个“百千万”省级典型村,为游客集中展示乡产、乡食、乡游、乡宿,将带领游客打卡中山美丽乡村,品尝乡村特色美食,体验各地特色文化,推动“美丽乡村”绽放“美丽经济”,让乡村振兴的“施工图”加速变为“实景画”。二是打造智游中山小程序文旅公共服务平台。以“好用、实用、常用”为目标,以“新、轻、潮、趣”为运营理念,市文广旅局精心打造智游中山小程序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小程序整合全市线上线下文化旅游资源,汇聚了中山本地文旅出行的资讯,涵盖景区景点、特色美食、旅行住宿、热门商圈、精品线路、游径导览、榜单推荐等13个板块,包括129家景区景点、42条精品线路、96种特色美食、69家住宿酒店、18处热门商圈、101家旅行社等信息。为游客提供包括美食、美丽乡村、红色人文、线路推荐等各类主题鲜明、分类翔实的“新玩法”,一站式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智慧文化旅游服务。

  (二)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一是推介精品线路。近年来,我市不断发掘、整合各镇街特色资源,依照一年四季变化,围绕不同主题、不同需求,推出广东岐澳古道乡村踏春之旅等5条乡村旅游线路,打造横栏水乡花田农业观光游、神湾镇美丽乡村风貌带等6条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在全省平台被宣传推介。其中广东岐澳古道乡村踏春之旅入选“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横栏水乡花田农业观光游线路获农业农村部认可,在农业农村部网站专题推广。二是举办节事活动。积极采取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发展思路,举办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乡村音乐会等活动,激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23年,我市“五一”期间在神湾镇举办第三届神湾菠萝旅游文化周,9月在民众街道举办中山市农民丰收节,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在民众、五桂山、三乡、南朗、古镇等镇街轮番举行各具镇域特色的金色大地音乐会,活动凸显中山农业与旅游品牌特色,对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

  (三)开辟农产品市场新空间。一是推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打造主流媒体宣传矩阵。通过持续的5大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素材制作,形成媒体矩阵报道,覆盖包括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经济科教频道、中山公共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内容及活动宣传覆盖全国1477.53万人次,带动核心企业营业额增长超1300万元。二是组织开展“中山市水产品品牌风云榜”评选活动。对在中山市注册的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和水产品品牌及预制菜品牌参评企业开展评选,通过专家评审、消费者投票、媒体评价的方式,最终确定5家企业入选企业品牌风云榜、5个品牌入选水产品风云榜、5个品牌入选水产品预制菜风云榜,并在我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进行颁奖和展示。三是举办“鱼跃中山”水产品牌湾区展销活动。活动在广州珠江游轮和广州CBD创意园举行,把“鱼跃中山”和珠江夜游的结合营销,集中展示近100种水产和预制菜品,与盒马鲜生、广州酒家、恒兴集团等知名采购商对接洽谈,打响中山水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知名度。

  (四)加快建设数字乡村。一是“打造数字乡村”。市政数局成立了“百千万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专班例会等工作机制,印发《中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数字乡村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正在研究制定《中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信息化建设工作专班2024年工作要点》《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数字乡村行动2024年工作举措清单》等文件,引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选取古镇镇古一村为数字乡村试点,建设“镇域治理”专题。布设一批新型前端感知设备,支撑村域信息采集应用;建设三维地图模型,整合气象、水文等数据一屏展示,持续完善VoLTE通讯、视频AI分析等能力,探索一套可行见效的数字乡村治理经验。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底座,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2月,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双千兆”网络示范城市。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全省第1,5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全省第2,5G用户占比全省第3,建成5G基站12041座,2个5G应用分别获得工信部“绽放杯”全国大赛决赛三等奖、优秀奖。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乡村产业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1日


(联系人及电话:肖晨,88388762)